渡口日军第十六师团架设的浮桥依然存在后,采取的果断措施,比寺内寿一下令拆除或者炸毁浮桥的命令差不多早了两天!两天时间,足以让黄骅率领的三个主力连赶到翟庄渡口了!此时,满天晚霞铺洒在奔腾的黄河上,斑驳6离,流光溢彩。黄骅带着三个连的连长、指导员,潜伏在距离翟庄渡口大约一里地远的一道壕沟里,举着望远镜静静地观察着渡口的情况。正在观察呢,一支日军巡逻队远远地走过来了。黄骅收起了望远镜,低声命令隐蔽。几个连长、指导员都是老红军出身,干这种抵近观察、伪装隐蔽的事儿自然都是拿手好戏,顿时就往后缩,隐蔽在浓密的草丛和树枝里了。一个鬼子曹长领着四个鬼子兵,刺刀上挑着膏药旗,从黄河边一路走了过来,转到了黄骅他们隐蔽的壕沟前,竟然停了下来,一个个解下裤子,撒尿了!这一刻,只要黄骅他们动动二拇指头,这几个小鬼子就得上西天去。可惜,此时不能打!等到鬼子巡逻队走后,黄骅他们才再次开始观察。工兵不同于别的兵种,最擅长搞土工作业。留守翟庄渡口的日军,虽然是第五师团工兵联队的架桥中队的,也就是常说的舟桥部队,但毕竟是工兵,最擅长做工事,竟然在黄河渡口修建了环形工事,彻底控制了渡口。虽然这里早已成了日军的控制区,但小鬼子丝毫没有放松警惕。黄骅在望远镜里看的清清楚楚,足足有一个小队的鬼子守在环形工事里,掷弹筒、机枪全都架着,随时都能开火反击!仔细观察后,敌情就清楚了,守卫翟庄渡口的鬼子,是一个中队部和两个小队,另外一个小队,部署在河对岸的渡口,同样修筑有坚固的环形工事。两岸的日军,可以通过浮桥互相快增援。由于是工兵部队,又是驻扎在后方,翟庄渡口的日军没有配备步兵炮,但加强了重机枪。通过望远镜可以看的清清楚楚,日军阵地上有两挺九二式重机枪。不用说,河对岸的鬼子阵地上肯定也加强了一挺重机枪。对岸的日军不用黄骅操心,王全友的侦察营此时肯定也全都赶到了河对岸,随时可以动手!侦察营是东进先遣支队的眼睛,老兵多、骨干多、装备好,战斗素质高,是东进先遣支队绝对的精锐部队。虽然全营实际上只有一个连的兵力,但突然袭击的话,对付日军一个小队没有问题!敌情观察清楚后,黄骅带着三个连的连长、指导员悄悄撤了,返回了部队隐蔽集结点。身经百战的黄骅,知道此战的关键在于时机,最好是在日军吃晚饭的时候动手,那样才能避免重大伤亡,也避免强攻不克!黄骅当即命令电台开机,联系侦察营长王全友,命令他在日军吃晚饭时动袭击,战决,一举全歼日军小队!侦察营比黄骅他们到的早,敌情早已熟悉。黄骅的想法和王全友的想法不谋而合!晚霞逐渐消退,渡口的日军终于开始吃晚饭了。日军的警惕性确实是高,一个小队吃饭,另一个小队依然坚守在阵地上。看样子是轮换开饭!这样一来,黄骅设想的趁日军开饭起攻击就有问题了。两个日军小队守着环形工事,又配备有两挺重机枪,黄骅带的三个连,虽然兵力、装备都占优势,却未必能攻的动。最起码,会给日军留下向上级报告的机会。那样一来,等东进先遣支队主力结束运河之战赶到渡口时,就可能会撞上从平阴、东阿甚至是济南、泰安赶来的日军增援部队,问题就十分严重了!假设东进先遣支队主力赶到渡口通过浮桥时,遭到日军增援部队猛烈打击,那就是标准的半渡而击之,损失肯定大的无法估量!黄骅当机立断,马上命令电台给王全友报,终止行动,待夜里1点左右再起攻击!战机出现在晚上1点左右。日军可能是接到了拆除浮桥的命令,凄厉尖锐的哨子声骤然响起,探照灯把浮桥和河面照的通明,已经就寝的士兵们睡眼朦胧地爬了起来,紧急集合,开上了浮桥。可能是人手不足,环形工事里值守的日军,也被召集参加拆除浮桥的工作,阵地上只留下了一个分队的小鬼子。黄河东岸的鬼子奔向了浮桥,黄河西岸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