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卿大夫更加不满。而赵穿弑灵公就成为诸卿伐赵的最有力借口,那时赵盾死后,其子赵朔将下军救郑,打败楚国归来,结果却见韩厥来劝自己避难,赵朔不从,最后屠岸贾率众发难于下宫,杀赵朔、赵同、赵括、赵婴齐,皆灭其族。史称下宫之难。(其后,在韩厥、程婴、公孙杵臼等人的帮助下,赵氏孤儿赵武长大成人,顺利报仇而灭掉屠岸贾一族,继续赵氏的发展)
赵氏被灭,诸卿大夫争权。景公八年,士会(范氏之祖,谥武子,史称范武子、随武子)告老致仕,郤克执政,发兵攻齐而大胜,郤氏日益壮大。到了厉公的时候,郤锜、郤焠(郤犨)、郤至位列三卿,至此,郤氏四世八卿(郤榖、郤溱;郤缺;郤克、郤犨;郤锜、郤至)。当初,郤锜与栾书作伪证助屠岸贾灭赵氏,而郤克之后,栾书执政,郤氏却比栾氏更加强盛。栾书不忿,及至鄢陵之战,更因郤至不用其谋而心生怨恨。恰逢厉公想“尽去群大夫而立诸姬兄弟”,栾书伙同中行偃,谗害郤至,借胥童灭三郤。紧接着,栾书、中行偃趁厉公出游,弑杀厉公而立悼公。悼公即位重用魏绛(谥昭)而九合诸侯,戎、翟亲附。随着郤栾之争的结束,郤栾两家先后衰弱。但是“晋由此大夫稍彊”。
悼公薨而子平公彪立,此时,赵氏(文子武,赵成子衰之后)、韩氏(宣子,韩献子厥之子)、魏氏(献子,魏昭子绛之后)强盛,而吴延陵季子、晋叔向皆预言此后晋归六卿。
自景公始作六卿,经厉悼平昭四公而六卿稍强,至顷公,而“韩、赵、魏、范,中行及智氏为六卿”。(范氏,始于士会,他先封于范后封于随,其部分子孙以范为氏,他的祖父是士蒍;中行氏,始于荀林父,他在晋文公始作三行以备胡时担任中行将,遂以此为氏;智氏,始于荀首,他是荀林父的弟弟,荀林父和荀首都是荀息之孙。)
这六家之间,相互争权,最终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争斗:
其一,范、中行之乱:晋顷公六年,晋国六卿“平王室乱,立敬王”;顷公十年,赵简子鞅合诸侯而入周敬王于周,隐隐成为六卿之首;顷公十二年,魏献子率诸卿大夫以法诛公族祁氏、羊舌氏,分其邑而弱公室,公室由此益弱。赵鞅的崛起,让范氏、中行氏颇为担忧,定公十五年,中行寅(中行文子)、范吉射(范昭子)率众攻赵鞅,而定公以三家作乱,独追赵鞅于晋阳而攻之。荀跞(智文子)、韩不信、魏侈与范、中行为仇,于是出兵帮赵鞅,结果范氏、中行氏败走。定公二十一年,赵鞅赶走中行氏、范氏,得邯郸、柏人。“赵名晋卿,实专晋权,奉邑侔於诸侯。”通过此乱,赵氏成为六卿之首,专晋国政。
其二,三分智氏:范氏、中行氏被驱逐之后,晋国六卿只有四卿(智、赵、韩、魏)。出公十七年,“智伯与赵、韩、魏共分范、中行地以为邑”,遂有范、中行地,最强。智伯专政,甚至先后向三卿要求土地,而赵襄子不予,他就率韩、魏攻赵。智伯率三家之力而攻打赵氏的老巢晋阳,“引汾水灌其城”。赵行反间,激起韩、魏唇亡齿寒的念头,最终“赵襄子、韩康子、魏桓子共杀智伯”,瓜分智氏封邑,出公怒,通告齐、鲁,要讨伐三卿。结果三卿惊惧,反攻出公。出公失败出逃,结果死于路上。三卿立哀公,由此专晋国政,而“赵北有代,南并智氏,彊於韩、魏”。如此一来,晋国六卿实际只有三家了,而赵氏最强。
晋国灭亡
晋幽公元年(前433年),幽公立,此时晋公室独有绛、曲沃两邑为奉祀,馀皆入韩、赵、魏三家之手,幽公反朝韩、赵、魏三家。晋烈公十二年(前404年),晋烈公会诸侯于任,晋师大败齐师,晋烈公献齐俘馘于周王,遂以齐康公、鲁穆公、宋休公、卫慎公、郑繻公朝周王。[10]晋烈公十三年(前403),周威烈王赐赵、韩、魏为诸侯,从名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